变相显神性--他泊山Mt Tabor
当我们从伯珊离开去他泊山的路上,中午在拿因城附近的一个餐馆吃饭(该城记载在路加福音7:11)。在圣地随便走走就会遇到一个圣经记载的地方。该餐馆门口陈列了一些看上去很古老的厨房设施。
不过这个肯定不是耶稣时代的东西。但是现今的年轻人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
那里的油价和美国相比还真贵!在美国的人就不要抱怨了。
远处就是扫罗和非力士人打过仗的基利波山(见伯珊古城的介绍)。
一路上都是橄榄树,向日葵和麦田。真的和约旦旷野有天壤之别。
路上居然还路过一个监狱。世界上很少有地方会把监狱设在公路边上的。因为越狱后交通方便啊!?
他泊山圣经记载是巴拉击败西西拉大军的地方(士4:6-16),也是耶稣登山变像的地方(太17:1-8)。
泊山山顶是一座方济会修建的为了纪念耶稣登山变像的教堂,建于1924年(法兰西斯教派),现在也称之为变像堂。
该教堂的设计师好像为了圆彼得的愿望(太17:4),真的在左右两边也做了两间副堂。左副堂是摩西堂,右副堂是以利亚堂。 正堂壁画耶稣在正中,左为摩西,右为以利亚,下面是彼得、雅各和约翰。正好应景马太福音的描述。
左副堂是摩西堂 。
里面的壁画表现摩西拿着法版。
右副堂是以利亚堂 。
里面的壁画描述了以利亚求神降火的故事(列王记上18章)。
当时有教徒在举行什么仪式。
教堂右侧上的平台可以望见以色列平原。
外面有方济会的圣法兰西斯的雕像。他和耶稣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好像他在把耶稣从十字架上抱下来呢?据彭老师说,有这种说法。不知道谁有答案,可回答一下。
变像堂在他泊山山顶。从山下登到山顶必须坐车经过17个急转弯。在山顶上我一直想耶稣当年是从哪条路上来的呢?找来找去,只发现一条行走的路。耶稣肯定不会坐车上来的嘛。
副册
本来想题为“参考”,可是那太象论文了。然后想用“另附”,又觉得象书信了。“注解”?“心得”?“分享”?都不对。突然想到《红楼梦》里的“副册”,觉得比较应景。
伊斯兰教有登霄节,是纪念穆罕默德踩着一块石头(见“哭泣的圣殿山”)登上七重天,见到了易卜拉欣(即亚伯拉罕),穆萨(即摩西)和尔撒(即耶稣)(参《新编宗教史话》408页)。因为穆罕默德青少年期曾经受到一个叫巴希拉的基督教传教士宗教启蒙,他母亲阿美娜也是听说过亚伯拉罕,摩西故事的(参《新编宗教史话》392页)。所以我不知道伊斯兰教的说法是否和这登山变相的故事有点牵连。没有根据,只是个人猜猜而已。不要作为依据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