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点洒九州,恩情从此源源来——追着耶稣童年的地方

现在是一个忘却大于记忆的年代,能够追忆起自己的童年就算是不忘本了。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记住那些不值得记住的鸡毛蒜皮,忘却本来应该记住的事情,所以容易忘恩负义。

迦百农

迦百农在4福音里面都有提及,应该出现在拿撒勒的后面,但是这里按照旅程的先后。

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湖西北岸,约旦河西五公里的地方。从地理环境看,是宜人居住之处。


在旧约圣经中并没有迦百农的记载,新约太413说耶稣离开拿撒勒后去了迦百农。这里是他传道,侍奉的大本营。许多神迹都是在这里行的:例如治好彼得岳母的热病(马可福音131),在会堂趕逐污鬼(路加福音433),医治百夫長的仆人(马太福音85-13),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马太福音418-22)和马太(马太福音99-13),设立十二门徒(路加福音612-16)等。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可诉说一段耶稣的故事,所以又称为耶稣的村庄。


门口立着彼得的塑像。左手拿着权杖,右手拿着天国的钥匙。我好想立刻复制一把😁


里面有一个罗马时代立的里程碑。石碑上刻有“The EmperorCAESAR DIVI Caesar of the divineTRAIANI PARTHICI Traianus ParticusFILIUS DIVI NERVAE son of the divine NervaNEPOS - TRAIANUS nephew - TraianusADRIANUS AUGUSTUS... Adrianus Augustus...”的字样。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凯撒的外甥奥古斯都所立。


19世纪中叶在迦百农出土的犹太会堂遗址,相传就是耶稣当年教导人的会堂。也叫导屋会堂。



 原初迦百农的圣殿被毀后, 后来又在上面盖了新的圣殿, 如今连后来在这里再盖的圣殿, 只剩下四周的围墙和几墩石柱。


会堂的两根柱子上还刻有建造此会堂人的名字。


会堂对面地下出土的建筑曾是西门和安德烈的家。马可福音129说:“他们一出会堂,。。。就进了西门(上图)和安德烈(下图)的家”。看来真的很近。马太福音8章里面的几个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个地方。



这个石柱是干什么的?连导游都不知道😓



拿撒勒,Nazareth

这个地方在这些经文里面提到过:126-28 221-23 239 145-46

以前这里居住50%基督徒。因为和这里的回教有冲突,有些基督徒就搬离了。

车牌的颜色可以识别是哪个宗教派的:以色列黄底黑字。巴勒斯坦:白底绿字或绿底白字。


 看来他们有两个DMV,不知道驾驶规则是否一样?

拿撒勒村门口现在修的象一个疗养院。


我们先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里面陈列了一些当时的用具,比如木工工具,十字架,作坊模型,罗马士兵服装和橄榄油灯等等。





耶稣家族墓穴。

这种墓穴里面有凹进去的墓洞(叫“niche”),每个墓洞放一个尸体。


犹太人当年的墓葬习惯墓葬很特别。尸体只用裹尸布包起放入墓洞内(和圣经记载一样)。每当里面的墓洞满了而再有尸体需要放入时,他们会把一个老的尸体取出,把新尸体放入,再把老尸体的骨头放入,称作为“二次埋葬”。但是整个家族就用一个墓穴。所以耶稣有“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一说(太8:22)

这里是当时的人制作葡萄酒的地方。地上的坑是踩葡萄用的。


踩葡萄必须赤脚才行。可不是因为穷,也不是因为“增加”就的味道。是因为不把葡萄籽踩碎,否则酒会有苦味。(今天好像世界各地也是这样踩的)


作坊上的山坡上还有“哨兵”站岗。是为了防止野兽“访问做客”。


仔细一看那“哨兵”居然还是真人。


这是压橄榄的磨。是用驴来推的。


先将橄榄在磨里碾碎,再在这压槽里挤压三次出橄榄油。



然后再用专门的麻制的篮子过滤。



制成的橄榄油分三等:最好的用来献祭,次好的用来食用,最次的用来做灯油和肥皂。

村里充满了年代的气氛,有种植庄稼的棚架,


有晾晒的羊皮。


有居所室内的摆设。


有村民在赶着毛驴。


他还表演了一回巴兰赶驴的情节(参民数记22章)

当时居所的屋门。


这大概就是书房了吧。案几上可是真的羊皮书卷,不过不是死海古卷里的。这个应该只是展示,因为那时候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羊皮卷的,只有文士阶层以上的才会有。价格相当于现在拥有LV包吧。


有个木匠在扮演着约瑟干的活


还有个妇人给我们演示了那时的人如何纺线(坐着的是当地解说员)和织布


 


有人说,故乡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可是对在外闯荡的人,故乡不变,灵魂安在?其实追忆来处只是回忆;追求去处才是永恒!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报以琼玖,永之为好——主祷文堂

被神诅咒的土地--皮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