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三尺斩妖魔-迦密山
以利亚绝对是旧约中一个身份特殊的先知,他可以不经死亡而升天(恐怕摩西有点意见😅)。详细故事记载在列王记中。 以利亚和巴利先知的斗法就是发生在迦密山。
第四天午餐是在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据说以耶稣时代的大祭司该亚法得名。
20世纪初,由于建立了汉志铁路和等设施,海法形成工业港口城市。
由于高度的工业化使得海法成为了在以色列最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淡化了这里的宗教色彩。同一幢楼飘扬着不同的旗帜(以色列旗和阿拉伯旗)表示着人们能够比较和睦相处。
海法港是以色列最繁忙的客运港口,亦是最大的货运港口之一。
饭后我们去圣地两大圣山之一的迦密山。迦密山长十六哩,宽4至5哩,高180呎。迦密山之名源出於希伯来文“Karem
El”,意即上帝之葡萄园。列王記上
18章记载了以利亚在这里斩巴力先知的故事。
门口的牌子告诉我们很多故事:
首先,显明山上的教堂是“加尔默罗(DISCALCED
CARMELITE ORDER)”派的,开始于13世纪,因为该派的修士习惯于赤脚和穿白色斗篷,所以也称作赤脚加尔默罗或白方剂各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这个教派严格执行禁欲主义和食素(ORDER之意)。(参考:EA
Peers, Handbook to the Life and Times of St. Teresa and St. John of the Cross;
"Teresa of Jesus, Saint," Catholic Encyclopedia, XIV.)再有,这是一个献祭之处(The
Sacrifice),这可能源自于列王记记载伊利亚在这里向耶和华献祭。这也是一个避难所(SANCTUARY)。古历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曾经在他的书中提到“在Carmel附近有一个避难所,既不是一座庙,也不是偶像,但只是一个祭坛神崇拜”(参见《编年史》)可能就是这里。左面的符号是这个教派的标志性LOGO,三颗星代表圣母玛利亚,先知以利亚和伊利沙,带有十字的手斧代表伊利亚的力量和热心(参考carmelites网站)。
从山上往下看,就是以利亚力斩巴力先知的基顺河,如果没有彭老师讲解,是看不出来的。
因为如今河流已经干竭,不过还剩一条小到在远处就看不见的小溪,造成一条绿色的草丛带。图中绿色表示是以前的
伊利亚击杀四百五十个巴力神先知的故事记载在列王记18章中。以利亚力斩巴力先知的雕像仿佛仍然可见壮士那冲冠一怒的英雄气概。
山顶上有一个教堂以纪念以利亚的这一事迹。
教堂内有以利亚用十二块石头(代表以色列12支派)垒起的祭坛(列王记上
18:31)。因为当时有仪式正在进行,不便前去数一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