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息中繁荣,又在繁荣后安息-- 伯珊古城

 Bet shean原意是“安息之所”(House of Rest)。地处曾经是以色列马拿西支派的领地。最初由Saul(扫罗王和他的儿子大卫王修建(公元前11401000年)。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人和非力士人在基利波山激戰,结果以色列戰败,以色列王掃羅和他的兒子的屍身就被钉在伯珊城墙上(记载在撒母耳记上 31章里)。伯珊市的模型。

公元前732年,亚述人(Assyrian)进攻毁坏了古城。希腊时期(公元前33363年),这里又进行了重建。罗马时期(公元前63~公元324年)城市改名为Nyssa Scythopolis,这里的繁荣也达到顶峰。伯珊是当时十个城邦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并且是唯一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城市。当时罗马习俗和时尚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城市广为流行,接着基督教又在此地传播开来(马太4:25;马可5:20)。公元661年~750年,伍麦耶王朝统治(阿拉伯穆斯林)期这里慢慢走向衰落。公元749年,一场地震彻底摧毁了这个城市。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上,只有当地阿拉伯人艰难求生。

伯珊的重新发现,是因为后来的人想在下面图中右边黑色石头上的草地处盖一个社区公园,没想到这一挖,却使得这个几经荣华与衰落的城市重见天日。


上面模型中间那条干涸的河道就是士师记 7章中提到的哈律河,其源头是哈律泉(据说如今还在冒泉)。神让三百个基甸人舔水喝。因为有水源,所以伯珊城能如此发展。

站在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Cardo(南北向的罗马式大街)。



这是城里最主要的大街名为Palladium(希腊智慧女神帕拉斯的神像)。大街从罗马剧场一直通向北面的山脚下,路两边耸立着两排巨大的廊柱,路面全部由花岗石铺成,路中心的石板下覆盖着排水沟。

倒塌的石柱上有着典型的罗马时代的花纹(月桂)。


Palladium大街建于罗马时期,从公元1世纪起建。拜占庭时期(公元46世纪)达到其繁荣风雅的顶点。屋顶下的人行道更是精彩,铺满了各种图案的马赛克。可惜这时我的相机突然没电了,备用电池留在旅游车上。后面只能用手机拍了。

里面有住房,商店和神庙。


在城东面是罗马式大浴室。


旁边房间四周墙上伸出了众多这样的条石,是做什么用的呢?

答案在这里:原来是古罗马的公厕呀!😅

(谢谢同行的这3位弟兄理解并同意贴出此照片)

古罗马的公厕就是这样的连排的石条,厕坑之间没有隔断。根据潘老师的讲解,厕坑底部是一条流水的排污沟,水是流动的,随时将污秽冲走。大号完了怎么卫生呢?据说是用小木棍沾上小沟里的清水使用。现代人是不能想象的。

据彭老师说,在罗马时代,浴室可是高尚的场所,上层人物的社交经常在浴室中进行。是否是为了“赤诚相见”。

这是在以色列境内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剧场。


剧场大约有7000个座位,分为3个座区。剧场建于公元2世纪末,是在1世纪剧场的遗址上重建的。舞台上那高大廊柱和复杂结构组成的后墙大约有21米高,与最高一排座椅的高度基本相等。


显示了当时奢华的罗马生活。 这个可容纳几千人的剧场,扩音效果极好。赖牧师站在昔日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今日的颂歌,不用麦克风,我们坐在最高最后面的座位上听,也是清清楚楚。

让人遐想神的恩典真的是建在人的心里,而不是在任何繁华上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报以琼玖,永之为好——主祷文堂

乡愁一点洒九州,恩情从此源源来——追着耶稣童年的地方

被神诅咒的土地--皮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