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山海债,世代泪水还--哭墙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人人皆知。那可是字字血,声声泪,硬是生生的把长城给哭倒了一段。以色列人也是值得哭,应该哭的。可他们不敢把西墙哭倒,因为对以色列人来说哭墙是圣殿唯一留下的痕迹了。
哭墙是原第二圣殿的西面护墙,亦称为西墙。圣殿两度修建,又两度被毁,如今只留下这一段残基。它自然成为犹太人数千年流离失所的精神寄托。有人说,耶路撒冷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全世界的宗教,但却又是这种独有的气质,给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带来了无数的苦痛。(可以思想一下这苦痛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们好像在把所有的痛苦都倾诉在这高约15米,长约52米的哭墙里了。
哭墙下端大块石料的是原来的残迹,而上面小块石头的堆砌是新盖的。由于经过了2000年的风雨,墙面上有很严重的风化痕迹,很多地方甚至长出了野草。
如今要想走进广场,必须要先经过一道安检,而且要戴上一顶帽子才能靠近哭墙,门口的箱子里准备了很多的纸帽子供游客使用。哭墙的前面是一片空旷的广场,而且中间有隔离栅分成两半。左边是男性进入,右边是供女性进入,不可混淆。
犹太人在里面有的对墙默立。
有的附墙长立。
有的七,八,十来个相聚在一起颂读经文。
相对来说妇女的衣着比较随便。
哭墙的石缝里塞满了写着向神祈祷的小纸片。我也写了一张,可是要找到能塞进纸片的地方可真不容易!
有些塞得很高,不知道是怎么塞上去的。难道这还有特权或特技?
在哭墙的右边(女生这边)有一扇门,称“巴特莱”门,是进入圣殿之门(在照片的右面边缘)。
哭墙的左边有一座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门称“威尔森”拱门。进入拱门地上有一个玻璃盖着的地洞,透过玻璃可以看见哭墙的根基。
图书馆里面充满了犹太教的经文典籍。
也有人对着书架在祈祷。
有的在读经。头上戴的是“经文盒”,称Mezuzah。是根据申命记6章9节的教导设立的。
犹太人祈祷很特别。有的站立不动,有的却摇头晃脑。(DS视频)不过都很长时间,而且非常专注。
在广场上看到那些行色匆匆的犹太人,脸上也是很肃穆庄重。
可以看出他们对神真的是很虔诚的。想起旧约里神对以色列人的拣选,不知怎么我突然在脑中闪出脂砚斋在《重评石头记》里的一句评语:“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以色列曾受神如此的恩典,可不是几滴泪就能还了。恐怕用世代泪水也还不清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