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侬我侬,酒浓,情更浓--迦拿婚宴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夫妇携手共老更温馨的故事了。难怪耶稣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在所有神迹之中最为温馨的一个了--在婚宴中帮人把水变成酒(见约翰福音第二章),光听这故事就够醉心的了!
迦拿如今地处阿拉伯管区(圣地的行政区太复杂了!)。
在这里基督教家族和穆斯林家族是不能通婚的。如果下去采访一下,应该有很多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故事吧。
婚宴堂建于6世纪。
门口牌子表明它属于方济会的。
婚宴堂内装饰的还真有点喜气。不少夫妇都在这里重订婚盟,想必在这神圣的地方一定会得到神的祝福!
教堂内的千年遗迹。
仿罗马式的水池遗迹。
圣经记载中的石缸,耶稣在婚宴上把石缸里的水变为了酒。
发现没有?上面每个敞开的地方都有很多现代的钱币,应该是游客扔的。难道是游客也“随份子(北方人称参加婚礼送的红包)”?
在教堂出来后的一家小店里有卖酒。我虽然不会喝酒,但也买了一扎四瓶装的。本来想回来后就喝一瓶,后来还是没舍得。就一直放在酒柜里。我的酒柜里还放着当年结婚时买的两瓶董酒。那时的酒瓶封装质量很好,到现在里面的酒一点也没挥发,还是满满的。
圣经新约把教会和基督的关系比喻为新娘和新郎的关系很有意思。约翰福音14:20节说:“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这使我想起元代管道升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椁。
当我们说“同钉十字架”和“同复活”时,不正是这个写照吗?所以想想用新娘和新郎来描述基督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是很确切的。在受洗时,每个基督徒的声明就是:
“你愿意接受耶稣做你的救主吗?(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愿意!”
。。。
评论
发表评论